八月盛夏似火,福建省武平縣萬物繁茂,生機盎然。
人民網“大道康莊”全媒體調研行來到有著“中國林改第一縣”之稱的龍巖市武平縣。行走在田野山間,我們看到,以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為契機,通過發展特色種養業富起來的村民們,喜悅之情溢于言表,他們連連贊嘆:“以前,基本上靠砍樹,上山砍幾捆柴,現在發展林下經濟,生活很不一樣了?!薄安桓艺f很富,脫貧是早就脫貧了?!?/span>
在武平縣萬安鎮捷文村的千畝靈芝基地,東留鎮封侯村芙蓉李種植基地里,承載著脫貧攻堅希望的特色農產品喜獲豐收……這是武平縣近年來通過林下經濟產業帶動脫貧的新模式,也是打好脫貧攻堅戰的治本之策。
“這是我們的有機靈芝、紅菇、筍干……品質高,銷路好?!崩钬斄忠贿吶鐢导艺涞亟榻B村里多個特色農產品,一邊向記者講述村民脫貧致富、發展產業的故事。李財林是捷文村黨支部書記,也是當地脫貧路上的“帶頭人”。
武平的林下經濟蓬勃發展,得益于從這里發端的集體林權制度改革。2001年12月30日,武平在萬安鄉捷文村試點“集體林權分山到戶”,頒發全國第一本林權證,隨后在全縣推廣,成為“中國林改第一縣”。

人民網調研組了解到,武平自實施林改以來,全縣累計完成造林面積81萬畝,超過林改前25年的總和,森林覆蓋率提高到79.7%。
眼下,武平縣大力發展林下經濟和森林旅游產業,成為切實保障貧困戶實現脫真貧、真脫貧的一劑“靈藥”。
“如何充分利用林改后豐富的林地資源和山區空間環境?農村不是種植就是養殖,我們鼓勵引導有產業發展能力和意愿的貧困戶,重點發展高效種植養殖業,實現靠山吃山、養山富民?!崩钬斄指嬖V人民網調研組,捷文村是全國林改策源地,經過近二十年的不懈努力,把生態價值實現與脫貧攻堅有機結合起來,實現生態保護與生態扶貧雙贏。
“生態環境改善了,要想擺脫貧困,必須要有可靠的產業支撐?!崩钬斄痔寡?,擔任村黨支部書記以來,如何利用產業造血,實現村民脫貧致富的可持續發展是他工作的重中之重。
萬安鎮扶貧辦負責人王文琳在接受調研組采訪時表示,2013年10月武平被國家林業局確定為首批國家林下經濟示范基地以來,積極推廣“龍頭企業+專業合作社+基地+農戶”的運作模式,鼓勵和引導農民大力發展林藥、林菌、林花、林畜、林禽、林蜂等林下經濟,還出臺了專項政策重點扶持紫靈芝、養蜂等產業發展。
去年,武平全縣培育林業新型經營主體113家,建成林下經濟示范基地185個。其中,紫靈芝種植8072畝,養蜂達5.2萬箱,參與林農約3萬戶,實現產值34.2億元,戶均增收約5萬元。
“捷文村坐擁2萬多畝山林、森林覆蓋率達到84%以上,世代靠山吃山?!崩钬斄终f,萬安鎮采取“政府主導、公司支持、貧困戶參與”原則,統籌上級扶貧資金4.2萬元,按整村推進模式流轉林地,作為靈芝種植基地,由捷文村貧困戶自愿報名參與種植。

這里的林下產品有機靈芝是當地一絕?!拔?017年試種30畝,第二年,又試種了100畝仿野生靈芝,不斷擴大種植規模,到現在已經有1200畝紫靈芝?!绷洲r李廣軍成功將靈芝做成了產業,走上了致富路。
“這兩年,我一家生活發生了大變化,開上了車,有了住房?!崩顝V軍的故事只是捷文村發展變化的一個縮影。
距離千畝靈芝基地不遠,謝春榮和妻子正忙著在自家臍橙園里施肥。此前,在當地政府幫扶下,謝春榮一家實現脫貧。他先后選擇了養蜂,種植紅姑、草珊瑚和臍橙等,年收入從2萬到10萬有余,生活逐漸改善。
烈日下,汗水從謝春榮黝黑的臉頰滴落。他說,“累也高興,有穩定收入我就高興!”
“謝春榮是建檔立卡貧困戶,在黨委政府的引導下,他靠著勤勞的雙手,扎實發展林下經濟,一步一個臺階,成功脫貧并成為脫貧致富的典型代表?!睊煦^捷文村的萬安鎮副鎮長姚志昊說。
類似的故事不勝枚舉。
武平縣東留鎮封侯村潘秀英家的芙蓉李果園喜獲豐收 人民網 蘭志飛攝
武平縣東留鎮潘秀英的李子,采摘接近尾聲。該鎮所產芙蓉李以果肉深紅、肉厚核小、汁多味甜、松脆爽口而聞名。潘秀英告訴調研組,通過參與激勵性扶貧項目,她種了5畝芙蓉李?!耙豢脴?,大概產200斤,能賣出400多元?!蓖约业摹皳u錢樹”,潘秀英說,有了好政策,只要勤勞,就不會窮。
在深化林改過程中,一個個惠農富民舉措在當地得以實施。如,武平縣繼在全國率先開展林權抵押貸款、組建村級擔保合作社以來,2017年7月又率先推出“普惠金融·惠林卡”金融新產品。截至目前,全縣累計發放林權抵押貸款4.2億元,“惠林卡”累計授信5499張5.09億元、用信3.55億元。下一步,武平將突出綠色發展,更好實現‘保生態也得利’‘不砍樹也致富’,進一步把生態效益轉化為經濟效益、社會效益。
“捷文是全國林改策源地,我們支持并鼓勵村民乘林改東風,接力奮斗,發展利用好綠水青山這座金山銀山,相信老百姓的日子會越過越紅火?!币χ娟豢偨Y道。(許維娜)